【“十四五”巡礼】开放教育:创优提质结硕果,守正创新谱新篇
日期:2025-11-07 浏览:61 作者:长春开放大学
编者按:回望“十四五”,长春开放大学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悉心指导下,圆满完成转型更名关键任务,通过了教育部和国家开放大学的办学评估,实现了事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抢抓教育数字化战略机遇,扎根北国春城大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交出了一份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优异答卷。为全面、生动展示长春开放大学“十四五”期间的办学成就,学校官网和微信公众号特推出【“十四五”巡礼】专栏,回顾奋斗历程、激发奋进力量,引领广大师生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开创长春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不断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推向前进!
“十四五”期间,长春开放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持“立德树人、有教无类”的办学理念,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持续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系统推进办学体系优化、人才培养创新、师资队伍强化与服务能力提升,在开放教育各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与标志性成果,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助力长春全面振兴贡献了坚实的开大力量。
一、办学体系全面覆盖,城乡一体协同发展
“十四五”期间,办学体系建设取得里程碑式突破。以2023年长春市教育局、市委编办、发改委、人社局、财政局、民政局六部门联合印发《长春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为契机,全面恢复3所县级分校办学权,完成6所县区分校的更名升级,实现办学体系的整体重建。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展合作布局,新增实验学院、长春汽车职业技术大学、长春职业技术大学、长春师范专科学校、长春国际贸易职业学校、长春早期教育职业学院6所学习中心,构建起以“6所分校+13个学习中心”为支撑、覆盖全市城乡的一体化办学新格局,实现了长春地区开放教育服务的全面覆盖与提质增效。按照“市级统筹,分级办学”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政校联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市总工会、职工大学联合创建劳模工匠班,与市教育局、市委组织部共建乡村振兴班,与吉林省司法厅共建行政司法班,与长春市工商联机械制造行业商会等部门跨界合作,成立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形成“政行企校”四方协同育人模式,打造“一校多区、资源共享”的开放办学布局。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十四五”期间,学校深入落实国家开放大学“创优提质”战略,全面推动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构建并实践“1234”人才培养模式与“两堂双环双互动”混合式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以“学历与技能双驱动、学术能力与岗位能力双提升”为核心的“八双人才培养”机制,整体推动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系统提升。积极推进高中同等学力与课程开放试点,成功搭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融合贯通的“立交桥”,为广大社会成员拓宽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通道。学校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新增现代农业经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家庭及社会教育指导方向)、网络与新媒体等6个本、专科专业。47个本专科专业构建形成与产业紧密对接的“智能制造”“基层治理”等六大专业群,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全面提升。建成网络考试中心、智慧教室、直播舱,满足随学随考、直播教学、课程录制等多种需求;建成《职业与人生》等5门优质非统设精品课程,依托“全市一堂课”直播教学机制,推动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共组建117个网络教学团队,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教学组织网络。以“五个培育计划”——课程思政、精品课程、优秀网络教学团队、优质课题和教学成果奖为抓手,全面推进教学改革,持续夯实育人根基。五年来,学校开放教育累计招生53406人,培养本、专科毕业生48177人,获得学位140人,在籍学生规模稳定在3万人左右,为区域发展输送了大批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办学能力与规模实现快速协同发展,开放教育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三、强师赋能,研教融合,教育教学水平实现系统提升
“十四五”期间,学校坚持以师德师风师能建设为核心,构建“三级阶梯式”教师培养体系,系统实施青蓝计划、骨干提升与名师培育三大工程,打造“培训为主体、教研为载体、竞赛为促进、制度为支撑”的四维成长机制。通过举办课程思政微课大赛、青年教师技能竞赛、直播课集体备课等活动,常态化开展教学督导与团队评优,全面锤炼教师队伍,夯实学校发展中坚力量。学校《搭建四个维度成长体系,推进五个培育计划》和《基于“三支队伍”认定,建立教师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两项案例入选国家开放大学优秀案例。

△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
学校秉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促教学”理念,持续推动教研深度融合。修订《学术委员会章程》,优化校级学术组织职能,提升其在学术规划、项目评审与职称评定中的决策效能。聚焦开放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重点方向,完成校级以上科研立项128项,结题52项,发表论文70篇(含核心9篇),出版教材著作10部,获知识产权5项,共获科研成果奖36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3项。

五年来,学校教师队伍实现整体跃升,在学术影响力、人才荣誉与教学创新方面成果显著。学术引领层面,3人任学术委员会委员、任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4人、受聘为专业教研中心组成员9人,入选国开网络核心团队51人次。人才荣誉方面,1人获评师德先进个人,1人获评优秀教师,1人获扶贫先进个人,3人获评首批优秀青年教师;在省级人才评选中,获评B类人才2人、C类人才1人、D类人才2人、E类人才12人。教学创新层面,我校教师在国开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94项;我校教师参与建设的《社会保障学》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其团队被授予“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自编教材《职业与人生》被评为国开精品在线课程,《现当代建筑赏析》获“开放大学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案例二等奖。


四、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育人实效和支持服务优化升级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系统构建具有开放教育特色的“大思政”育人格局。深化“五化四融合”思政教学模式,依托吉林“三地三摇篮”红色资源,与长影旧址博物馆共建思政实践基地,积极拓展思政育人路径,依托吉林“三地三摇篮”红色资源,与长影旧址博物馆共建思政实践基地,打造“一馆两厅三阵地”实践育人平台,拓展“第二课堂”育人场域。依托长春全民学习网、继续教育平台等数字化载体,整合优质资源,推动思政教育进课堂、进网络、进人心,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开放教育思政育人新生态。

△长影旧址博物馆思政实践教学基地揭牌仪式
学校建立学生一站式服务平台,创新实施“助教、助学、助评、助管”全链条学习支持服务模式,推行“副教授+研究生”双班主任与助学导员协同管理机制。强化主校—分校—学习中心协同机制,通过网络社团、实践教学基地等线上线下载体积极开展各类学生活动,增强学生归属感和凝聚力。系统构建“求学圆梦行动”、校长奖助学金等多元奖励资助体系,并通过《榜样的力量》优秀学员事迹宣传,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全面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五年来,我校思政课教师先后荣获国家开放大学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征集活动二等奖、大思政实践教学案例获评长春市思想政治研究会一类优秀研究成果。我校学员获评国家开放大学优秀毕业生26人,国家开放大学杰出校友5人,在国开各类教育教学比赛中获奖39次。

五、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教学监控闭环运行
“十四五”期间,学校系统构建起以学术委员会、学位审核委员会、教学质量保证委员会为核心的多层次治理架构,形成“依法治校、专家治学”的治理格局。创新建立“三位一体全覆盖”质量管理模式与“333”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运行大数据监控平台,实现对开放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先后编印2023版、2024版《教学教务管理制度汇编》,系统制定涵盖招生、教学、考试、支持服务、督导评价等环节的70余项规范标准,全面形成“检查-反馈-整改-复评”的闭环管理机制。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架构的“333”质量监控体系
“十四五”期间,学校高质量迎接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与国家开放大学联合组织的实地办学评估。办学成效与质量管理体系获得专家组高度认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取得扎实成效,推动学校在规范化、特色化发展道路上迈上新台阶。

△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和国家开放大学对我校开展办学评估
迈向“十五五”,长春开放大学将秉持“立德树人、有教无类”办学理念,紧扣教育数字化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目标,以改革创新驱动开放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完善城乡覆盖的办学体系,深化政行企校协同育人;创新“学历+技能”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打造适应开放教育特点的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促进教研融合与成果转化;推进智慧教育平台构建,强化“三位一体”质量保障,全面提升开放教育办学规范化与精细化水平,实现开放教育提质扩容、融合创新。
初审:朴民哲
复审:张海昶
终审:张 辉


长春市宽城区北京大街62号
0431-82857710
130051
长春开放大学微信公众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302000397号